◎袁晓玲 邸 勍
产业兴则乡村兴。陕西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发展乡村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时期,陕西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地方经验与模式。本文通过梳理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举措,总结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经验,进而提出未来推动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对策,旨在为新时期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陕西智慧。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过去“三农”工作取得的历史性经验和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基础上提出来的,精髓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被提到了首位,足以反映党中央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产业兴旺,则乡村兴旺;产业强大,则农民富有。只有推动产业的持续兴旺,才能确保乡村经济健康稳定,促进农民不断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社会繁荣兴盛。可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突破口。
陕西作为西部特色的农业大省,一直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十九大以来,全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省情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努力补齐短板、着力强化特色,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让群众得实惠、有动力,践行了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保障了乡村经济组织良性运转,为新时期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独特的陕西智慧。
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实践
振兴乡村,产业先行。近年来,陕西省牢牢抓住发展产业这个关键点,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全面乡村振兴打好了坚实基础。本文首先梳理并阐述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做法和创新举措。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全省以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粮食新品种培育步伐,推广旱作节水、立体种植、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打造了连片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大幅提高了复种指数与产能。
(二)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做好做精区域特色产业
陕西拥有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苹果产业围绕“调布局、提质量、增效益”,实施“北扩西进”,优化品种结构,发展智慧果业,强化产后整理和冷链贮藏设施建设,形成了千亿产业规模;奶山羊产业围绕“扩一产、抓良繁、上规模”,打造千阳良种繁育示范县和陇县、富平、乾县3个全产业链示范县,辐射带动11个基地县,推动羊乳产业全产业开发、全链条增值;设施农业围绕“抓板块、提标准、上水平”,以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为核心,打造了六大设施板块,改造了老旧设施,完善了育繁体系。与此同时,陕西还拥有猕猴桃、肉羊、茶叶、马铃薯、小杂粮、魔芋、林特等区域特色产业。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了一批百亿级区域特色产业、百亿级农业产业强县和十亿级产业强镇;支持建设了一批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努力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了一批传统工艺,促进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三)结合优势旅游资源,拓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陕西是全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近年来,全省以乡村特色产业为基础,依托独有的自然、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实施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了一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了一批农村特色产业小镇和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
“十三五”期间,全省着力改善了农村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条件,改造了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提高了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加快了数字乡村和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推进了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
(五)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努力发展“全产业链”
通过政府引导、业主开发、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实行了“企业 科技 基地 农户”的新发展模式,形成了企业连接市场、市场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新格局。同时,通过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实现了科技和农业相结合、企业与农户相结合的全产业链项目。另外,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为目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分拣、冷贮、烘干、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提升入市品级,打造了“原料基地 产地初加工 园区深加工”的产业集群。
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经验思考
通过梳理近年来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能够看到全省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现实样板,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一)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切实强化政策制度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到了突出位置。二是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增强了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三是强化了金融服务能力,加大了政策性银行对乡村产业中长期信贷支持,提高了商业银行乡村产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五是落实和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了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支持力度。六是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的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创业、发展。
(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着力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在省级层面优化了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发挥了产业集聚效应。例如,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产业基础,打造了渭北地区优质苹果、陕北山地苹果、六盘山片区矮砧苹果产业带以及秦岭北麓、汉丹江流域猕猴桃产业带;打造了陕南生态养殖、陕北肉牛肉羊和关中高端乳品产业带;打造了关中西部设施菜菌、西咸都市设施农业、关中东部设施瓜果、延安山地日光温室、榆林大漠日光温室、陕南食用菌和棚栽蔬菜等六大设施板块以及秦岭山区、渭北川道、陕北长城沿线三条露地冷凉蔬菜产业带。二是立足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产业,合理规划了各级乡村产业布局。具体来说,县级主攻精深加工,建设产业园区;镇级突出冷链物流,配套初加工设施;村级抓好规模经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基于此,形成了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环节紧密相扣、功能有机衔接的产业格局。三是以镇(乡)为中心,加快产业聚集和业态创新,引导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了乡镇之间联动发展。近年来,全省以“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为方向,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支持农业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加工车间,实现了精加工在县、初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三)引能人、用能人,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强了科技创新引领。发挥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优势,依托现有农技推广体系、专家大院和农业科技试验站、科技产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攻克了一批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同时,鼓励采取专利授权、委托开发、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推动技术成果快速就地转化应用。二是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创建了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建设了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创新创业,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出现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三是激发农村改革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好农民集体资产股权,因地制宜推进“三变”改革,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四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梳理总结了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发掘乡村产业振兴鲜活事例,树立了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典型示范县(区),推广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和发展模式,引领带动了全省乡村产业发展。
陕西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重点
通过上文对各项举措与经验的梳理总结,不难看出陕西的乡村产业振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壮大了集体经济,引领了全面乡村振兴。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在乡村产业振兴中还存在特色明而不鲜、产品竞争力有限、品牌效应不强、技术更新缓慢、资本投入不足、推动主体单一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未来继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工作重点与对策建议。
(一)加快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提高乡村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要打造产业融合载体,发挥园区要素聚合效应。二是要培育多元融合主体,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三是要丰富融合业态类型,着眼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鼓励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形成“农业 ”多业态发展态势。四是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和完善一批地方标准,分区域、分产业细化一批操作规程,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五是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建设集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为一体的陕西农产品品牌体系,集中打造苹果、猕猴桃、羊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培育茶叶、食用菌等国家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六是要强化资源保护利用,支持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二)引导多元主体投资,充实产业振兴资金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强化资金投入保障,逐步形成政府财政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带动引领、金融资本重点倾斜、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多渠道满足乡村产业振兴的资金需求。第一,政府应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设立市、县两级乡村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并加强涉农类项目资金监管力度,确保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第二,通过以奖代补等扶持性政策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当地乡村实现现代产业化发展。第三,积极鼓励金融资本投资于乡村产业,加强金融企业与乡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之间的紧密联系,鼓励其全面实施政策性农业期货与保险项目,盘活产业发展运转资金。
(三)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通过网络平台,深入了解全国、全球市场交易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需求及价格的变化,实现从消费者到流通者再到生产者的互联网渐次向上游赋能的形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切入农资市场,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指导农民育种、栽培、施肥、灌溉、收割等多个环节,形成对“精细农业”的倒逼。运用“互联网 ”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成长特点,建立农业产业链大数据,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对农产品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建立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帮助消费者形成清晰的认知。
(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持续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一方面,陕西省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力度。首先,要发挥陕西省的独特优势,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本地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土专家”联合组建创新攻关团队,不断夯实农业科技基础;其次,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市场化;最后,要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农产品的深加工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产品进行多元化加工,不断延长产品价值链。另一方面,陕西省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强大的人才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既要激发人才活力,统筹利用好宝贵的人力资源,定期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加强职业农民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外来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提供基础创业保障、培育适宜的发展空间、出台优惠政策等方法“筑巢引凤”,吸引并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唐任伍,郭文娟.乡村振兴演进韧性及其内在治理逻辑[j].改革,2018,35(08).
[3]陈野,王平.历史站位与全局关切: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j].浙江学刊,2018,56(06).
[4]王建康.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快陕西乡村振兴[j].新西部,2018,19(12).
[5]程承坪.十大举措促进乡村振兴[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5).
[6]王红霞.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旅游扶贫的贵州实践[j].新西部,2021,22(02).
作者简介
袁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邸 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终审:杨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