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甘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并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经过多年发展,甘肃农村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农民生活逐步富裕,农村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未来还需铆足干劲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各项事业,面对甘肃农民增收和就业压力大、农村高水平建设短板突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本文提出要通过持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拓展东西部协作合作范围,狠抓项目落实,开展高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向县级转移以“强县域”等几点建议。
2020年11月,甘肃宣布东乡县等8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甘肃5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和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共计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甘肃与全国一起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根据国家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要求和部署,甘肃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效。
甘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紧跟国家发展步调,出台系列文件保障体制机制顺畅
2018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之后,甘肃积极谋划,在锚定脱贫攻坚目标,着力在实现脱贫全面奔小康目标的基础上,计划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甘肃省委、省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包括《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19〕35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9〕43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9〕77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9〕8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20〕9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0〕14号)、《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甘肃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甘肃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的通知》(甘农领发〔2021〕9号)、《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的通知》(甘农领发〔2021〕10号)、《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甘肃省乡村振兴局、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知》(甘人社通〔2021〕417号)、《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①其中2021年2月9日印发的《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省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内容。这一系列文件措施的出台落实,为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加强思想引领,不懈做好稳固脱贫成效与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2020年,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始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省上下未雨绸缪、坚持不懈,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防止了可能出现的松懈思想,着力巩固拓展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一是持续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以确保五年过渡期内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二是逐步开展了包括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行动,深化县域综合医改行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行动,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行动,重点人群健康改善行动在内的五项行动,全面保障农民民生。三是建立健全了包括健康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长效机制,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有人管”长效机制,健康促进长效机制,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家庭应急自救互救长效机制在内的六个长效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三)积极调动发展动力,统筹多方力量共谋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的实现目标包含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总体目标的实现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多方统筹和积极参与。甘肃积极调动发展动力,统筹多方力量共谋乡村振兴发展。一是通过强化各级组织领导,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强政策解读,切实将脱贫固效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确保政策平稳过渡、落实到位。二是通过强化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医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的协作以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三是在薄弱环节做好保障工作。加大了各级财政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并通过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力量等帮扶措施加大了对卫生健康领域的倾斜。
甘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
甘肃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来,“三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及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在最近十年中,甘肃农村居民收入获得了高水平的增长。其中,从2012年到2015年,四年间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2021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433元,增长率再上两位数,为10.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3.17,比上年缩小0.1。②(见表1)总体看来,甘肃农村收入水平增长显著,未来的收入水平增长态势良好。
(二)农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从2021年至2023年,甘肃开展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以“牛羊菜果薯药”、现代种业、奶业等14种优势特色产业和食用菌、百合等4种地方特色产品为主攻方向。一方面落实《2021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0年,甘肃粮食种植面积为3957.4万亩,比上年增加2.22%,粮食总产量1202.2万吨,比上年增产3.4%;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015.2万亩,较上年增加57.8万亩,粮食总产量1231.5万吨,比上年增产2.4%。其中,夏粮产量329.9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901.6万吨,增长2.4%。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020年全年蔬菜产量1478.51万吨,比上年增长6.5%,中药材产量123.22万吨,增长8.9%。园林水果产量481.07万吨,增长9.7%。2021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34.0万吨,比上年增长23.1%。③通过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2021年,甘肃建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925万亩,抓点示范种养基地786个,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930个,打造产业大县14个。④建成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786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39家,6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得到国家认定,启动创建6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甘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获批国家首个全省域道地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制定种业振兴实施方案,玉米、马铃薯、瓜菜花卉制种产量分别增长6%、18.2%、8.2%。截至2021年底,甘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7.6%,增速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前四。
(三)乡村建设治理有效推进
近年来,甘肃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动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序进行。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00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00个、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10个、清洁村庄示范村1万个。2021年,完成5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实施改厕50万座,全省行政村卫生公厕覆盖率达到9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1.49%,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建成自然村(组)通硬化
路1.08万公里,新建改造配农网线路1.9万公里。引洮主体工程全线建成通水,惠及五市十三县区600多万群众,完成144处农村水源保障工程。⑤生态治理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甘肃近五年完成营造林超过2600万亩、治理退化草原超过7800万亩。黄土高原、祁连山脉、河西走廊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持续推进,成效显著。2021年12月,在“乡村振兴2021中国最美村镇”评选中,甘肃有六地上榜。⑥总体看来,甘肃乡村建设治理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四)农村社会民生全面向前
近年来,甘肃农村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推进。一是社会保障助力脱贫固效。2021年,甘肃农村一类低保达到年人均4788元,二类低保达到年人均4536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216元。截至2021年,甘肃共有550万贫困人口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目前,甘肃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均已全面完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标发放工作。医疗保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和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二是农村就业工作稳步展开。2021年,甘肃输转农村贫困劳动力189.9万人,有37.12万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⑦全省监测对象10.35万户、41.5万人全部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已有7.6万户标注消除风险。农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⑧三是农村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建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972套、食堂1171个,增补义务教育学位2.6万个。对4956名升入普通高校的城乡一二类低保家庭子女给予入学资助4605.8万元。“双减”政策有效落实。⑨
甘肃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甘肃在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开启了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另一方面谋划“三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措施。在这一进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却也面临诸多困难。
(一)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首先,对比2020、2021年两年农民人均收入,甘肃为全国的60.38%和60.39%。收入差距十分明显。(见表2)其次,甘肃各市州农民收入水平并不平衡。在14个市州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嘉峪关和酒泉两市。其次为金昌市、张掖市、兰州市、武威市,上述四市超过了甘肃平均水平;排名靠后的临夏州,其可支配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增长也较为缓慢。(见表2)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尤其是河西地区与民族地区的农民收入差异比较显著。
(二)农民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客观存在,对就业产生潜在冲击。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甘肃每年需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左右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20万人左右,就业压力不小。多重因素对农民工输转和企业吸纳就业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
(三)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
首先,“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劳动者就业诉求更加多元化,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日益凸显,现代化农业建设人力资源短缺等现状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其次,“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凸显,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步入城镇就业工作,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数量减少、整体素质下降,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相对滞后
首先,甘肃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国相比依然差距明显。目前甘肃有火车站的乡镇比例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5%,是西部地区的95%;乡村主要道路实现路灯照明的比例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乡镇比例为15.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3%,是西部地区的92%。⑩甘肃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亟待向高质量方向努力。其次,甘肃农村耕地缺水问题严重。农村灌溉耕地面积比例仅为20.5%,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西部地区的55%,缺水问题突出导致甘肃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建议
总体而言,甘肃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未来,需要攻克难题,补齐短板,进一步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脱贫攻坚是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的阶段性工作,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崛起为目标的长久性历史任务。需要多方力量统筹配合,在衔接阶段,一定要保证政策实施的长期稳定和连续有效,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是最终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保障和基础。尤其对甘肃而言,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依然脆弱,抗风险的能力又比较弱,相当部分脱贫人口依然徘徊在基准水平之上,需要在已有的监测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动态监测,进一步夯实全面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
(二)进一步扩大东西协作的范围和领域,以项目落实带动甘肃“三农”高质量发展
甘肃通过开展东西协作以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取得了一定实效,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合作项目从签约走向落地。一是通过引进外部机制和投资,着力谋划构建新型农村产业发展路径。重点在加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品美誉度和商品附加值,延长相关产业链,最终构建有甘肃优势的农村产业集群,形成合力向外开展竞争。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在农村服务电商、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光伏发电、高效绿色农业方面向东部地区学习借鉴。三是积极组织本地农民“走出去”,培育一批新型现代化农民。建议县级政府组织本地符合条件、有创业动力的青年农民以项目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江浙、山东等地的农业产业示范区进行中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四是不断优化农村营商环境,配套金融支持,宣传推广已有的具有经济效益的甘肃现代农业发展企业,释放农业现代化的魅力,引导乡土人才回流农村、扎根农村,逐步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三)进一步加大乡村建设,全面升级农村基础设施
甘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未来需要进一步补齐短板,向高质量、高水准发展。一是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模式。建议参考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中实施的“易权到村”的工作方法,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和管理权限移交到村,以实现村有、村用、村管。二是建议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对道路质量、亮化标准、养护使用等方面统一要求。此外,在高速公路规划中,需多考虑通乡通村出入口设计。三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的目标要求,结合甘肃省情,在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同时,需进一步规划甘肃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
(四)进一步谋划“强县域”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建议依托县城和中心镇进行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分批次、分产业地把一批能够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就业的产业,从地、市尽量转移到县域层面。各个县域出台本地的制度政策,引导企业进行集中、集群和集约发展,通过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以推动农民就近就业,亦可进一步规避大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二是要规避省内县域层面的同质竞争,尤其在特色优势农业方面,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规划,对空间地理接近的县域产业,可以尝试融合并延长产业链条。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县域层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方面形成县城、城镇、农村一体化的体系,提高本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注释
①甘肃省乡村振兴局网站公开资料。
②甘肃经济信息网《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http://www.gsei.com.cn/html/1286/2022-01-18/content-361715.html。
③甘肃经济信息网2020、202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④千里沃野绘新景——甘肃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报,http://www.gsei.com.cn/html/1659/2022-02-22/content-363374.html。
⑤千里沃野绘新景——甘肃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http://www.gsei.com.cn/html/1659/2022-02-22/content-363374.html。
⑥中国最美村镇名单揭晓,甘肃6地上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449361448661470&wfr=spider&for=pc。
⑦甘肃省民政厅相关统计数据。
⑧开局之年交出靓丽答卷——全省经济工作综述(上),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网站https://www.ndrc.gov.cn/xwdt/dt/dfdt/202112/t20211221_1308801.html?code=&state=123。
⑨2022年甘肃政府工作报告。
⑩程黎君:甘肃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元化问题研究《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2》。
作者简介
王 荟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终审:杨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