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凯时尊龙官网

 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凯时尊龙官网
  •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4-02-02 08:02:33 来源:《新西部》2023年第12期

着力提升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既是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追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要逻辑在于科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供给、消费、治理的全过程,支撑引领城市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需求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城市产品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积极构建卓越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创新资源要素共享共用,加速创新要素聚合、裂变与知识外溢,推动创新与产业、城市互动融合发展,提升创新的综合贡献率;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大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既是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追求。城市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点,同样,科技创新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占据创新驱动发展的天时、地理、人和复合叠加优势,要聚力推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样板。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析

(一)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演进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与增长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后,各界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界定。如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第一套城市评价的国际标准,通过政府服务和居民生活品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定义。由于城市发展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仅从经济、人口或环境等单一学科角度来对城市发展质量界定已变得不切实际。方创琳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涵盖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城市管理和市民化的有机统一。李善同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应更加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质量是一个动态包容性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侧重点以及政府和居民对城市发展、城市化认知的演变,学术界针对城市发展的认知也随之演变,城市质量发展内涵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段进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塑造美好的生活家园,进而解决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问题;阳建强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更应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居环境的改善。

理论上,城市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学科的复合性问题,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经历了从注重物质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成为了人与城之间的和谐共生。城市高质量发展应以推动城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根本立足,尽管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城市高质量建设、高品质供给、高效能治理应该是各个阶段重要内容。

(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

1、高质量建设的城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城市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城市高质量发展应该是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城市,它不仅包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也包括“城市高质量建设”的相关内容。

2、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市高质量发展要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价值追求,着眼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要,补齐民生短板,更加注重职住平衡,提供更高品质服务,推进人与城市和谐相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高效能治理的城市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推进城市高效能治理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城市治理精细化、城市运行高效化发展,系统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提高城市韧性城市。

中心绿廊下沉式公园

综上,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建设、高品质生活、高效治理的有机结合,三者强调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个方面,既各有千秋又相辅相成。高质量建设是高效能治理的物质基础,缺少高质量建设的经济成果,高效能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就难以到位;高效能治理是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建设的持续性有赖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效能治理服务水平反哺高质量建设的速度;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能治理是驱动高品质生活的两个车轮,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高效治理,最根本的落脚点都是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分析

(一)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现状

近年来,西咸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功能提升、生态居住环境改善、城市现代化治理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建筑节能、便利出行等方面技术实现了突破发展,但是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城市宜居性、智能化发展等方面仍不能满足现代化治理的需求,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还需要更强的科技支撑。

(二)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演进趋势当前,以城镇群和都市圈为代表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中,更加注重城镇空间聚合、资源配置、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国内外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更加关注绿色低碳建筑、智能建造、适老化社会建设和既有城区宜居性更新,更加注重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运维、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三)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战略需求西咸新区是新建国家级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需求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治理等方面需要科技支撑。加快推动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为牵引的创新簇群建设,聚合科技力量,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强高水平支撑平台,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改变城市发展新版图,提高城市在中的位置。

科技创新引领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设计

科技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要逻辑在于科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供给、消费、治理的全过程,支撑引领城市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

(一)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质量变革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城市产品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积极构建卓越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环境,促进西咸新区城市发展质量变革。

一是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强化精益生产理念和发扬工匠精神,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建设质量、产品质量、消费品质量,加快形成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和对产业链的参与优势,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和优化价值链的分布结构。

二是提升生产质量。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孵化中小微科技企业,加快形成成龙配套的创新企业簇群;推进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数字市政等,打造智慧应用场景,创建“数字孪生城市”。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支撑。

三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建设高颜值、高能级、有内涵、有气质、有格调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节能降碳、清洁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技术开发,促进制造工艺、生产技术变革,提高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或整个制造环节的能耗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巩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让群众“走在蓝天下”“游在清水边”“住在公园里”。

(二)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效率变革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创新资源要素共享共用,加速创新要素聚合、裂变与知识外溢,推动创新与产业、城市互动融合发展,提升创新的综合贡献率,促进城市发展效率变革。

一是畅通资源要素融通渠道。搭建高能级资源要素融通融合新型载体,统筹推进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等,吸纳和聚集更多的高价值企业、研发创新人才等,与区内创业创新资源、政策和平台等充分对接,激发创业创新潜力。

二是深化资源要素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激发产城人景化合反应。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分类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产业、企业集中。

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推动多层次、多样化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共用体系,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坚实支撑;促进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加大数据应用场景开发,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重构和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建设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

(三)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动力变革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集聚力量攻关空天、信息、材料、储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根技术、底层技术,打通关键领域技术的堵点、断点,筑牢产业安全、经济安全根基,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二是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协同推进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打通升级迭代经营主体的各类通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型“新物种”、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格局,加速释放创新驱动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建设好用好高能级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一体化平台。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牵引,强化创新资源空间耦合,完善科研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创新人才汇聚,产出更多的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支持“链主”及骨干企业建设高能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形成“科创企业森林”,提升企业原创技术策源能力。

四是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建立“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产业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实现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互为支撑、迭代升级;探索重大创新平台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新模式,大力推进原创成果“沿途下蛋”“沿途孵化”;优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环境,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促进信息、数据、人才、产业融合互动。加大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升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刘霞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载《经济研究》,2020(4):4-19页。

[2]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载《改革》,2018(4):5-16页。

[3]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载《管理世界》,2019(7):1-7页。

[4]彭剑虹、刘娟、吴凡:《标准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启示》,载《中国质量》,2019(5):107-110页。

[5]马海涛、徐楦钫:《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载《经济地理》,2020(4):11-18页。

[6]廖海军、周耿忭、邓啸林、尤庆建:《系统提升省会品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载《城市发展研究》,2021(7):7-10页。

[7]袁晓玲、王军、张江洋:《高质量发展下城市效率评价:来自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研究》,载《城市发展研究》,2020(6):62-70页。

[8]张跃胜、李思蕊、李朝鹏:《为城市发展定标: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综述》,载《管理学刊》,2021,34(1):27-42页。

作者简介

吴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新西部网























63k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凯时尊龙官网app的版权 备案号: 凯时尊龙官网app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